关注学生心理架起心灵的桥梁
----心理教研室党员好故事
大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研室有“五朵金花”(邹萍、贾玉梅、盖晓红、杨闰荣和高宝梅),其中3位副教授,2位讲师,2位博士,3位硕士。“五朵金花”均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也都是辽宁省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考评专家。承担全校的公共心理学课、心理学选修课、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心理学课和学前教育专硕课程近30门课,也包括学前教育的专硕研究生培养。多年来除了完成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以外,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为社会进行心理服务,收到好评。为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每年都成功化解了多起校园危机事件,更为大连大学成为辽宁省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示范校和校园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抗疫期间全体为社会默默贡献,其中三位教师参加教育部心理援助热线,一位参与辽宁省高校心理援助热线工作。
一、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养过硬
在日常工作中,心理教研室的各位同志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以及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要求、关心党和国家时事政治。作为心理教研室的一员,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对于高校学生基础心理素质的建设要求,将心比心,用过硬的专业技术,架起与学生心灵的桥梁,每位教师不论是否党员,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付出在工作的第一线。
二、润物细无声做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
1.全体成员在教育学院开设心理学相关课程,在课堂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知能力、了解心理保健知识,协助辅导员老师鉴别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给与针对性建议。
2.全体成员在全校开设公共心理学课程,开设心理学选修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讲座,为全校所有学院学生提供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指导。
3.全体成员数十年参与学校心理咨询值班工作、全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心理老师进学院工作、为部分教职工提供心理咨询援助。
三、临难不避逆行而上为爱发声不胜不休
在疫情最关键、最吃紧的阶段,心理教研室的每一位同志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祖国有需要的时候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杨闰荣老师参加了辽宁省高校心理援助热线1-4月,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搭建伊始,教研室的高宝梅、贾玉梅、邹萍从4000多人次的参选人中脱颖而出,有幸成为了全国第一批心理援助志愿者,辛勤工作三个多月,高老师至今还在热线值班。心理援助是不分时间段的,夜间更是心理问题高发时期,而咨询师忙碌了一天这个时段也是疲惫的时候,主动请缨,选择了午夜12点至2点,凌晨6点至8点这一时间段。有的来电者说:“是热线里的安慰鼓励重燃了我活下去的希望。”群众的信任和肯定是对老师们的最高褒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坚仗”中,作为“心理战”的主力部队,心理教研室的各位同志是希望使者、也是奋斗在前线的美丽逆行者!
这些在夜晚灯光下、值守电话旁、盯在屏幕前不辞辛劳、默默奉献的身影筑起坚固的心理防线,有的医生说:“知道你们在电话那头,我就安心了。”在这场誓死不退的“驰援仗”中,你们通过网络打破物理隔离,直抵求助者内心、播撒心灵阳光,作为一名倾听者,让疫情下冰冷的房间有了温度,祖国的大疆南北用一个个电话线路,网络平台搭建起桥梁,将连大心理教研室各位的心意传递给有需要的人。
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一名大学心理学教师,在疫情期间,运用心理专业知识,教研室的各位老师勇于创新、主动作为。困难伴生希望,挑战蕴含机遇,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的突破中,热线平台打造“互联网+心理咨询”新模式新业态,尤其是教育部志愿服务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共青团中央等权威媒体报道。
在这场猝不及防的“遭遇仗”中,心理教研室老师们还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敢为人先的精神,开创性的将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在抗疫前线,以120%的精神面的各项挑战,支部书记盖晓红老师为金普妇联女性压力管理讲座两次,大连市监管中心警察疫情心理疏导讲座一次、心理辅导一次。优秀党员邹萍老师从1月27日开始被聘为大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的抗疫救援队专家,为热线值班咨询师做督导;为大连市公安局新冠疫情一线工作的心理骨干进行了“新冠疫情肺炎防控心理援助的伦理”培训;代表协会制定了“大连赴武汉医护人员家属和子女心理关爱项目计划书”上报大连市科协;被大连新城乡广播“三间话屋”栏目邀请嘉宾,交流疫情防控中儿童青少年及复工人员的心理保健;受中大互联在线和健心海团队公益项目邀请,在线直播“疫情防护居家隔离的儿童心理支持与亲子和谐”课,单日全国1.3万人次观看;在自己连续学习国内知名专家的公益心理咨询专题课,同时组织校内咨询中心老师学习等。
在后续的工作中,心理咨询教研室将秉持数十年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发扬抗疫斗争中焕发出来的精神品质、专业水准和吃苦作风,成为我们团队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底气所在。我们会将这份感动、这份坚守、这份团结转化为“再出发”的强大动力,迎接新的挑战、取得新的胜利。